素食減碳抗暖化漸成全球共識,許多機關團體、學校開始實行「蔬食日」,但為了增加菜餚的變化性卻常以素香腸、素龍鳳腿、素咖哩肉片、素肉鬆、素肉片、素三層豬肉、素香雞腿、素叉燒肉、素瓜子肉、素火腿、素漢堡、素黑輪排、素油雞、素排骨酥、素鹹魚、素鱈魚、素三杯雞……等過度調味之黃豆製品取代原來的肉類主菜。
董氏基金會發現許多黃豆素食製品的原料為黃豆蛋白,其原色應為白色或微黃色,帶豆味,為了讓這些製品口味多樣化,所以常常加工處理變成上述素肉類產品,失去黃豆中原有的膳食纖維與卵磷脂…等。且常會添加過多的鹽分(每100g素肉鬆含鈉1600mg、素火腿含鈉900mg)、調味料及其他食品添加物如:著色劑、黏稠劑、架橋劑、防腐劑…等。反而失去原來響應健康、飲食環保的本意。
提供黃豆製品簡易檢測添加物的方法如下:
品項
|
檢測方式 |
呈現結果 |
代表意義 |
豆腐 |
給予施壓 |
不易破碎 |
添加黏稠劑、架橋劑 |
存放許久,觀察外觀 |
外表仍呈現白色色澤 |
添加雙氧水(漂白劑、防腐劑) |
觀察外觀 |
平滑 |
添加消泡劑 |
豆漿 |
給予搖晃 |
無泡沫 |
添加消泡劑 |
(董氏基金會 製表)
董氏基金會亦藉此呼籲業者可將傳統豆腐做適當的殺菌包裝,以延長保存期限;一般購買沒有經殺菌包裝的傳統豆腐,即使放冰箱,也是一天就酸掉了,因此臺灣大學黃青真教授建議民眾將傳統豆腐買回家後,應馬上以水煮或蒸作殺菌處理(亦可除去雙氧水),並泡在開水中,才能多存放冰箱幾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