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氏基金會接受教育部委託,抽樣調查91學年度全省辦理學生體重控制計畫學校71所共1322位肥胖學童(BMI指數超過第95百分位值【註一】),發現高達39.7%尿酸過高、24.5%肝功能指數異常、49.2%膽固醇過高、5.3%三酸甘油酯異常。而經為期3~4個月的飲食與運動介入後,有九成(91.2%)的學童三酸甘油酯及飯前血糖值獲得改善;近七成五(74.3%)的學童膽固醇獲得改善,平均降低24.3 ± 21.76 mg/ml;七成五(75.0%)尿酸過高的學童有改善,平均降低1.6 ± 1.1 mg/ml;高達87.0%肝功能異常的學童也有改善,平均降低40.4 ± 47.1 U/l;三酸甘油酯過高在肥胖學童盛行率雖不明顯(5.3%),但介入後,有九成的學童(91.2%)改善情形顯著,平均降低98.8 ± 72.8 mg/ml。【見表一】
肥胖學童參加體重控制課程後,近一成五(14.6%)成功減為理想體重或是降低至過重範圍(BMI指數超過第85百分位值而未達95百分位值),平均長高2公分,身體質量指數(BMI)減少0.7個單位,超重百分比也減少了3.7%。
因青少年正處於快速發育階段,體重雖未明顯降低,但卻不再上升而身高抽長,故兒童體重控制與成人不同,重點不在體重數字之變化,而應藉由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生活習慣,在發育抽長之後,自然而然便會回復到正常的體重。
【表一】肥胖學童血液生化數值改變情形
血液生化數值 |
施測樣本數 |
計畫前異常人數 |
計畫後有改善人數 |
血膽固醇
(≧170 mg/ml) |
767 |
377(49.2%) |
280(74.3%) |
三酸甘油酯
(≧190 mg/ml) |
644 |
34(5.3%) |
31(91.2%) |
尿酸
(≧7.5 mg/ml) |
544 |
216(39.7%) |
162(75.0%) |
肝功能GPT指數
(44≧U/l) |
376 |
92(24.5%) |
80(87.0%) |
【註一】以「民國80年我國6-18歲學生身體質量指數(BMI,kg/m2)百分位表」數值作為參考基準:當BMI指數超過第85百分位值而未達95百分位值,表示「過重」;當BMI指數超過第95百分位值時,則表示「肥胖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