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國民營養調查 (1993-1996) 顯示,國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平均攝取量佔總熱量的 50.5%(建議量為 58-63%);蛋白質攝取量 15.5% ( 建議量為 12-14% );脂肪攝取量 34% ( 建議量為 25-30% ),顯示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普遍不足,而因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為五穀根莖類食物,蛋白質和脂肪的來源則有蛋豆魚肉類和油脂類食物,顯示國人目前的飲食蛋豆魚肉類和油脂類太多而五穀根莖類太少,和以五穀根莖類作為熱量主要來源之健康飲食型態正好相反。 為了解國人「少吃飯、多吃菜」觀念的認知、行為及原因,董氏基金會在 89 年 11 月針對台灣地區民眾進行電話語音問卷調查,結果發現有高達八成民眾同意「用餐時應該少吃飯、多吃菜」,而同意的民眾中又有九成以上有「經常」或「一半一半」的機率「少吃飯、多吃菜」。
而進一步探究民眾同意「應該少吃飯、多吃菜」的原因,主要為「菜比飯營養」( 66.5% )、「菜比飯好吃」( 55.5% ) 和「吃飯容易胖」( 54.6% )。
事實上,以五穀根莖類作為熱量主要來源,才是最健康的飲食型態,吃較多的五穀根莖類,可增加飽足感,以減少食用過多含較多油脂的蛋豆魚肉類,或是其他烹調用油脂類的機會。